文 / 918建材庫
由於近年來國內空氣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行政院環保局開始針對營建工程造成的空氣汙染問題開刀,且這項草案如果順利通過,將於發布後一年實施,將來許多工地的空汙防制設置都須面臨較大的變革。
環保署今天(8日)上午於官網公告預告修正「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草案。
草案大綱
環保署指出,本次修正是為改善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的問題,並提高營建工程工地裸露區域,修正了車行路徑應採行防制設施的面積比例,且加高第三級防制區的第二級營建工程圍籬設置的高度,並將容易導致粉塵逸散作業或操作納入管理辦法中,以減少粒狀污染物質排放量。
此外,草案中為了降低大型營建工程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要求「區域開發工程」及「疏濬工程」等營建工程的業主應維護鄰接道路,必須設置自動洗車設備的規定。
環保署在這次修正中,為了強化營建業主對防制設施設置及操作的監督責任,也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營建工程,必須設置空氣污染防制設施操作運轉的監測儀錶、錄影監視系統,並且使用施工機具與車輛也應有一定比率符合低污染排放條件等規定。
施工規模面積與工期
以上修正再進一步細查草案內容後可發現,原管理辦法第4條營建工程分級上,已依造施工規模另外增設附表,不論是建築工程,或是道路、隧道、管線、橋梁、區域開發、疏濬等工程,都有施工面積與工期的詳細說明。
特別是,原本第一級營建工程施工規模是以各類第一級營建工程粒狀污染物質排放量占該類工程排放比例達80%者為管制門檻,但因應空汙管制需要,建築工程的施工規模不論是RC、SRC,其建築面積與工期之乘積,已經調降成3,500 (m2/月),同時拆除的部分,不分房屋型態,施工規模則為總樓地板面積達3,500 m2。
道路的部分則變得更嚴謹,已與隧道工程分門別類,特別規定施工規模為施工面積與工期之乘積,達3萬(m2/月),甚至管線工程的施工面積也降為3,000 (m2/月),比原規定的8,600(m2/月)還要少近3倍左右。
圍籬設置高度
針對第一、二級營建工程的圍籬設置高度,環保署為使三級空氣品質防制區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特別新增三級防制區應設置的圍籬高度;道路、隧道、管線或橋梁工程原本規定臨接道路寬度8公尺以下或工期未滿3個月,必須設置「簡易圍籬」,但草案中已定義這類簡易圍籬為「紐澤西護欄」。
行車路徑與防制設施
由於環保署認為,行車路徑是營建工地粒狀汙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為進一步降低空汙排放,不論是鋪設鋼板、混凝土、瀝青混凝土或粗級配活其他粒料,這些防制設施都需達到行車路徑面積的70%以上,比原規定的面積還多出20%,而且如果是第一級營建工程,其面積更須達到90%以上,比原規定的面積還多出10%。
此外,在工地內抑制粉塵的防制設施中,因應大型工程施作困難且不易查證,已刪除了「地表壓實且配合灑水措施」,另規定業主必須設置「自動灑水設備」,灑水範圍也應涵蓋裸露區域,而這些防制設施也應達到裸露區域面積的70%以上,若是第一級營建工程更須達到90%以上,甚至規範未採行防制設施的裸露區域仍需採行臨時性防制措施。
洗車及運送車輛之設備
至於,工地設置在出入口的洗車台,環保局考量多數工地沒有足夠設置洗車台的空間,如果要用加壓沖洗設備來達到相同的清洗效果,草案中已規範其清洗標準,增加不得有路面色差的規定;且環保署發現區域開發或疏濬工程,施工期間車輛進出頻率較高,易造成周邊路面色差,因此增訂這兩項工程必須洗掃鄰接道路,且要設置自動洗車設備。
不僅如此,運送具粉塵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廢棄物的車輛,其車廂已增設新的規定,必須具有防止載運物料低落汙水、汙泥的功能或設施。
在進行拆除工程時,環保署考量原規定設置「防風屏」定義不明確,已在草案中明訂結構體四周,必須設置高度達2.4公尺的阻隔設施;此外,草案中還新增了從事容易致粉塵逸散的操作或作業時,應採行的有效抑制粉塵防治措施,且規模達一定程度以上的營建工程,得須設置空氣汙染防制設施的監測儀錶及具備影像保存功能的監視錄影系統,且這些工程使用的施工機具與車輛應有一定比例須符合低污染排放條件,如果不能設置監測設備也必須提出替代方案。
【參考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APP下載-Google Play 、Apple store
《近期熱門文章》
更多認識918建材庫-點我了解
更多產業新知-點我了解
加入918建材庫粉絲團->點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