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918建材庫
日前,有媒體披露台中市社會住宅流標一事,有專業人士回應屢屢流標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國內缺工、建材上漲,使得成本增加,但社會住宅量體大,各項工程要求嚴格,再加上政府追加預算困難,才導致營造公司承接意願低落。
其實,根據民國90年主計處統計台灣地區歷年營造業受雇員工人數的資料顯示,早從民國84年開始,受雇員工就已開始逐年遞減,直到去年8月最新的統計顯示,營建工程業空缺高達1.3萬個,年增2千個,是所有缺工最嚴重的產業。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人口老化,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影響之多,就連營建產業也不例外。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台灣65歲以上對比14歲以下人口的老化指數為119.82,過去10年來人口僅增加54.77,其中15歲至64歲人口佔總人口71.96%,14歲以下只占12.75%。
估計到了2065年,未來人口將出現負成長,不僅會使國內勞動力下降,加上國內教育政策不利技術人員的培植,因此首當其衝的產業就是重視建築營造的技術工程人員。
此外,台灣生活物質條件不再像以前,年輕一輩的人才往往無法接受營造業勞工所處的工作環境,不僅注重體力,既缺乏保障,又容易有職業傷害,所以在缺乏產業吸引力的狀況下,粗重活只會供不應求,例如有模板工更可能開價一天5,000元工資,而且許多工程招標多採底價,在低價得標後,施工期間必須面臨建材物料價格波動因素,這些都會使利潤扁平化,進而影響營造業生存。
雖然,土木技師公會以前曾撰文建議政府開放民間工程能申請外勞,以因應工人短缺的問題,直到今年二度大幅調降公共工程聘僱外勞門檻後,有報導指出,行政院擬進一步開放一般住宅、商辦大樓等建案也能進用外勞,將在9月召開的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中討論。
但工程會卻強調,營建署會研擬哪些性質的住宅、商辦大樓可以有條件開放外勞,會兼顧台灣勞工的就業機會,以目前規定來看,營造業過去只開放公共工程達1億元以上、或經政府核准獎勵興建工程,或經核定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2億元以上,就可聘僱外勞,但這項措施2001年就被禁止,爾後修改成100億元以上,今年3月才大幅調降為10億元以上,遇到新冠肺炎又降為1億元以上。
外勞開放的政策會開放到什麼地步,所有營造業的業主都在觀望。不過,太過開放外勞也會相對影響台灣基層勞工的薪資待遇,甚至如何管理都是一種問題。
因此有些業主乾脆不把期待放在勞工身上,轉而採用「預鑄」等系統化預組工法,從鋼筋加工綁紮,到預拌混凝土灌漿都採用自動化技術完成,只要將成品拖運至工地現場組裝定位,不僅節省人力成本,其安全性及施工品質都比人力更加精準,工期也能大大縮短。
這種預鑄工法的成本所費不貲,而且預鑄技術的精密特性,必須讓每棟建築結構的樑柱、樓板都必須完全符合其設計規劃。但台灣建築多樣,每個建築師及業主都有不同的設計美學喜好,若採用預鑄工法,每棟建物的每一層所使用的構件模板都必須一樣,如果每層形狀都不同,成本就會大幅增加。
所以,不論從勞工面還是技術面來看營建產業發展,未來勢必都充滿了許多挑戰,希望營建署等相關單位能在勞工權益與產業發展上制定出完整的規範,讓台灣營建業更加進步。
更多認識918建材庫-點我了解
更多精彩內容-點我了解
加入918建材庫粉絲團->點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