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918建材庫
(照片來源 / 毅太衛浴)
看過上回講解整體衛浴為什麼可以在使用品質上擁有絕佳的優勢後,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疑問-「這麼好用,為什麼很多建案或裝潢不太會使用?」其實答案就出在國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整體衛浴為何很難在國內盛行
▲ 示意圖 (照片來源 / 付費圖庫)
以消費者使用習慣來說,整體衛浴已在台灣發展超過半世紀,大部分會使用這類產品的幾乎都集中在飯店或公共建設中,因為這些建物在設計規劃時必須考量日後營運修繕等問題,而整體衛浴的優勢就在於上一篇所說的「使用品質」,不管是防水性能、衛生條件、施工期間的品質維繫,以及日後方便修繕管理等,都是營運使用必須考量的重點。
01 難以客製化
目前整體衛浴產品用料品質雖然越來越好,但其規格都是標準化量產,產品設計與款式雖然多樣,但其模具尺寸必須統一化,雖然目前大部分的壁板系統都可以調整其生產模具來適應各種尺寸問題,但內部構件,如馬桶、浴缸、磁磚等設施,基本上都得由廠商決定,否則廠商就只能販售四壁材料,很難達到住宅建案客製化的彈性需求。
02 塑膠脆弱感
材質上較難顛覆大部份消費者心中所認知的「塑膠感」,以及在浴室地板上走動的「空洞聲」,消費者使用後通常都會有種不堅固的感受,因為台灣人長期習慣浴室貼磚背後實心水泥的堅固感,但現在其實已有廠商在底部基座上升級,會採用鋁合金骨架,甚至底部管道部分會灌注輕質混凝土,以不再有過去印象中的空洞感,甚至壁板也能使用水泥板或石膏板以便貼磚,但在造價上就會偏高。
03 配管成本高
早期整體衛浴售價較高,但近年來隨著缺工問題,使得傳統衛浴的造價相對攀升,雖然已經可以在造價上與傳統衛浴不相上下,但以整體營建成本來說,仍會高出傳統衛浴。
⏩TIPS:
▲ 示意圖 (照片來源 / 付費圖庫)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是傳統衛浴還是整體衛浴,都必須整建前完成給排水配管的規畫,所以端看整體衛浴的組裝過程就可以明白,如果以市面上多數以版片式整體衛浴來說,其組裝流程如下:
- 放樣:畫好整體衛浴擺放在案場的位置及尺寸,並確認給排水管的預留口位置。
- 挖好構件壁板預留孔
- 給排水管放樣施作:給排水管安裝通常要與底盤預留至少15公分的間距,作為雜排水、汙水管與橫管的銜接空間。
- 安裝底盤:調整底盤螺絲校正水平,最後以水泥砂漿澆置固定底盤螺絲,給排水管的洗孔處以PU發泡劑填滿。
- 底盤二次防水施作
- 室內電線空調換氣配管、配線、封板
- 牆板組立:確認底盤水泥砂漿初凝後,組裝固定牆板,組裝完畢後進行試水,確認給水管的各接頭無漏水。
- 門框組立
- 安裝天花板、固定抽風扇及通風管
- 配件安裝:安裝門及浴室內的所有構件
- 接電、排水滲漏測試
- 驗收
整體衛浴的配管方式幾乎都是板後配管,給水管配置在整體衛浴壁板與隔間牆中間,排氣管則配置在天花板上,而糞管及排水管則配置在底盤下方。
然而,整體衛浴內部構件的接合處,會因使用年限及清潔產生滲漏,也因內部構件很多都是乾式施工,例如馬桶與地板的接縫,或是地板落水頭使用的矽利康膠等,如果長期使用酸性清潔劑清潔,矽利康會慢慢開始硬化、老化、萎縮,最後就會滲漏。甚至是汙水管與整體衛浴地板間的填縫劑也會因使用年限老化而滲水。
▲ 示意圖 (照片來源 / 付費圖庫)
那整體衛浴對這些修繕問題就能輕鬆解決嗎?不一定,特別是排水配管,可以做樓板上配管及樓板下配管,如遇到修繕問題,整體衛浴雖然有別於傳統衛浴的管線鋪設,不用打掉結構體才能檢修,但這項便利性卻是降低國人使用整體衛浴的最大原因,因為底板不論是FRP或SMC材質,走踏時都會有空洞感,最後往往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將底盤檢修空間以輕質混凝土填實,有滲漏問題仍得打掉檢修,底盤構件一定遭受破壞。
甚至壁板與隔間牆的檢修空間,往往消費者為了增加室內面積,通常都會犧牲檢修空間,如果壁板背後的給水管發生漏水問題,檢修不便,一樣會枉費整體衛浴的這項優勢。
再者,如果建物設計時沒有針對水區以降板排水工法施作,整體衛浴進場施工就得架高在樓板上施作排水,完工後至少會與地板產生15至20公分左右的高低差,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比較無法接受。
所以,整體衛浴在日後的使用維修上,會造成不少麻煩,但一般住宅建案如果規劃採用整體衛浴,又考量日後賣相,希望能提供住戶防水保證,甚至讓住戶可以避免日後管道漏水導致的產權糾紛,勢必得在排水配管上,以「當層排水」來規劃施工,而這種規劃卻會造成營建成本的增加,下一篇就針對這個問題進一步分析。
【本文為918建材庫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APP下載 Google Play 、Apple store
《 你可能有興趣 》
► 近年裝設冷氣工安意外頻傳 台中都發局:對大型空調機組做列管
更多認識918建材庫-點我了解
更多產業新知-點我了解
加入918建材庫粉絲團-點我加入
加入918LINE官方好友-點我加入